發布時間:2017-10-25
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都在探尋怎樣利用新技術,建設高效的智慧校園,并帶來良好的網絡體驗,進而實現校園網從面向管理到面向服務的轉變。這個描述起來十分簡單的“小目標”,實現起來卻非易事。
正在進行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大連理工大學,通過采用銳捷極簡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充分融合,讓師生享受到了智慧服務帶來的全新體驗。
大連理工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首批雙一流建設大學。學校現有師生4.5萬余人,共有三個校區。作為我國高校信息化創新的探索者之一,大連理工大學校在構建智慧校園過程中,始終以用戶體驗為主要目標,但也遇到了許多“先行者”的新問題。
大連理工大學校園網從2006年就實施了扁平化架構,自行開發了校園網認證計費系統,實現了無需認證動作的入網方式。但隨著近幾年師生規模的增加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原有認證計費系統和核心交換機的表項承載的壓力成倍上升。然而,要保證師生的良好應用體驗,繼續維護原有認證計費系統的成本比采購一套新系統成本還要高。
智慧校園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除了基礎網絡,“自助服務”也是個“大麻煩”。學校自助服務平臺有十余個之多,有時候用戶完成一個自助,需要在多個平臺上完成,用戶體驗不好,而基于傳統方式開發的管理系統,無法完成用戶在多個平臺間的交互和自動化流程,開發難度大。
2014年大連理工大學上線了官方移動應用 APP——“i 大工”,但業務集成度不夠,承載內容有限,更新周期較長,新建應用難以融合、無法滿足用戶不同的使用習慣等問題導致用戶粘度不高使用率上不去。
優化體驗看“極簡”
“信息化為教育教學服務,我們為師生服務,困難再多也要保證師生的使用體驗”,大連理工大學網絡與信息化中心主任張巍如是說。為了實現這個“小目標”,大連理工大學從內部師生中挖需求,并開始尋求外部力量的協助。此時,在教育行業深耕多年的銳捷網絡,憑借創新的極簡網絡解決方案進入了大連理工大學的視野。
無線網絡和認證系統作為基礎網絡是關鍵的第一步。學校通過部署17,000臺銳捷場景化802.11ac wave2 AP,保障三個校區的主要教學樓、辦公樓、室外區域以及全部宿舍區域的無線覆蓋。同時,兩臺銳捷RG-N18000(Newton)系列云架構核心交換機作為全網有線和無線網的二層網關、認證網關和VLAN管理節點,良好替代原有扁平化架構實現大規模用戶接入。在此基礎上,通過RG-SAM+實現了無感知認證,既保留了原有“無需認證動作”的入網體驗實現了每秒1000個有線和無線終端認證的超強性能。
在自助服務方面,學校采用銳捷 RIIL-Relax+RG-SAM+融合的自助服務平臺體系,通過以人為本的使用體驗全面整合業務計費、郵件、域名、虛擬主機、上網和運維流程等業務,打通了各個系統的之間的壁壘,形成了從自助服務、報修、工單流程轉閉環,全程不需要管理員參與,全面提升了自助系統的應用效率,實現了服務自動化流轉,在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上登上了一個新臺階。

移動化服務是決定智慧校園“好用”與否的標準之一。為此,大連理工大學進行了充分的調研,最終選定應用范圍較廣、產品成熟度較高的銳捷“微哨”作為移動校園的基礎平臺,并且實現移動APP、微信企業號和QQ校園號等輕松的應用上架、管理和發布,既解決了多平臺的管理難題,又集成了微信、QQ平臺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述求,滿足了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要解決智慧校園建設之路上的困難,不僅要求建設者換位思考,也需要創新主張和創新技術的協同。大連理工大學在校園基礎設施和校園業務應用的不同層面,始終以師生的體驗為中心,將新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以網絡的“極簡”帶來“更優”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