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即將頒布的wifi7最新消息有哪些?一個重要消息就是,在wifi7技術中,多AP協同技術被砍掉了。目前看,除了wifi7速率提升相關技術之外,wifi7的主要技術特征體現在MLO、Preamble Puncturing、MRU這三種技術上,這是本文重點論述的對象。
名詞說明:
wifi7,網絡通俗寫法;標準寫法是:Wi-Fi 7。
wifi6,網絡通俗寫法;標準寫法是:Wi-Fi 6。
1. wifi7的主要技術特征
Wi-Fi 7的主要技術特征很多,限于篇幅,本文僅介紹MLO、Preamble Puncturing、MRU三種技術。
早期的Wi-Fi 7技術標準草案里有“多AP協同技術”,在最新標準的修訂中這個功能被砍掉了,預計留待Wi-Fi 8去實現,本文不做介紹。
1.1 wifi7技術之:多鏈路傳輸技術(MLO)
多鏈路傳輸技術(MLO), Multi-Link Operation,在一個AP里,有多個射頻芯片,2.4GHz芯片,5GHz芯片,6GHz芯片。AP的多個芯片可以同時和一個STA建立鏈路通信。MLO是MAC層技術,可以跨頻段地捆綁多個鏈路成一個虛擬鏈路。

MLO有兩種工作模式。
其一,多發單收模式,多鏈路傳輸同一信息。系統自動選擇更優的鏈路傳輸。比如當2.4GHz頻段干擾大時,自動切換到信號更干凈的5GHz頻段傳輸信息。總是選擇更優信道傳輸,效果是大大降低時延。在多終端的高密環境下,這種方式還可以提高傳輸的可靠性和質量。
MLO的多發單收模式
據銳捷網絡實際測試,其Wi-Fi 7設備采用MLO技術,同時建立5G和6G兩條鏈路,平均時延從Wi-Fi 6的84ms大幅下降到6ms。時延在10ms以內,已經接近有線網絡的時延水平。

其二,多發多收模式,一個信息分拆多條鏈路分別傳輸。把一個信息分拆成多份,采用MLO技術,通過多條鏈路同時傳輸,STA接收到之后再整合。這種方式就大大提升傳輸速率。
MLO的多發多收模式
大家可能有個困惑:這里的MLO技術跟前面講的MU-MIMO空間流技術有什么異同點?
相同點:
MLO技術和MU-MIMO空間流技術,都可以在一個AP和STA之間建立多條鏈路通信,同時收發信息。
不同點:
MU-MIMO空間流技術是限于AP中同一個射頻芯片的,比如說8條流,指的是一個AP中一個射頻芯片,可以同時對外建立8條通信鏈路,當然這8條通信鏈路可以和一個STA建立,也可以跟多個STA建立。
MLO技術是指一個AP中多個射頻芯片同時跟同一個STA建立通信鏈路。
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在一個AP和一個STA之間,有三種交通媒介,鐵路,公路,航空。通過三種交通媒介同時通信,用到的是MLO技術。單就其中一個媒介而言,比如公路,同時有8層公路可以通信,那就是MU-MIMO空間流技術。
1.2 wifi7技術之:多資源單元(MRU)
多資源單元,MRU(Multiple resource uint),是提高頻譜資源利用率的技術。
圖十二中左圖,Wi-Fi 5的OFDM工作模式,橫軸是時域,縱軸是頻域。在一個最小時間單位里,一個信道只向一個用戶發送信息。即一個用戶占用一個單位時間整個信道,不管這個用戶的信息是否能占滿整個信道,存在資源浪費。
右圖,Wi-Fi 6的OFDMA工作模式,引入資源單元,RU(Resource Unit)的概念。把這20MHz的信道在同一個時域單位上劃分成多個RU。每個RU包含一定數目的子載波,每個RU向一個用戶發送信息。這樣在一個最小時間單位里,可以同時向多個用戶同時發送信息,大大提升了資源利用率。

一個RU中包含多少個子載波,不是隨意組合的,Wi-Fi標準規定了RU的固定組合形式,主要有:26-tone RU(即26個子載波組成一個RU),52-tone RU,106-tone RU,242-tone RU,484-tone RU、996-tone RU、1992-tone RU。
在Wi-Fi 6中,一個用戶只能對應一個RU。Wi-Fi 7提出了MRU概念,一個用戶可以分配多個RU。
那這個MRU有什么用呢?
例如,20MHz的信道,要給3個用戶使用。Wi-Fi 6中,最大資源利用率的分配如下:1個用戶分配106-tone RU,2個用戶分別分配,52-tone RU,一共用了210個子載波(tones),還浪費了24個子載波(一個20MHz信道一共234個數有效子載波,參見《wifi7與wifi6區別一文讀懂(上)》的“wifi7相關基本概念”)。
現在,Wi-Fi 7應用MRU,就可以1個用戶分配106-tone RU+26-tone RU(把2個RU分配給一個用戶),另2個用戶還是分別分配52-tone RU。這樣就把20MHz信道的資源用足,提升了信道資源利用率,提高速率,降低時延。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意兩個RU都可以組成一個MRU的,而是有限定條件的。Wi-Fi 7標準把RU分為小部RU和大部RU兩類,規定只有同在一類中的RU才可以組合成一個MRU,即必須同為小部RU,或同為大部RU,才可以組成一個MRU。
小部RU:26-tone RU,52-tone RU,106-tone RU,
大部RU:242-tone RU,484-tone RU、996-tone RU、1992-tone RU
1.3 wifi7技術之:前導碼打孔(Preamble Puncturing)
前導碼打孔,Preamble Puncturing(以下簡稱Puncturing),這個技術在Wi-Fi 6標準里是可選技術,由于其技術成本高,一般產品的實際功能里沒有這個功能。到Wi-Fi 7標準中,這個成為強制標準,即產品必須要具備的功能。
前面談到,為提升速率采用信道捆綁技術,比如:把8個20MHz的信道捆綁成一個160MHz的信道。
在信道捆綁中,有主信道(Primary channel)和輔信道(Secondary channel)之分。在捆綁成40MHz的信道中,有Primary20信道,Secondary20信道;然后這兩個信道又共同組成一個捆綁80MHz信道的Primary40,另外的是Secondary40;以上共同組成Primary80,其余的組成Secondary80。

信道捆綁,以前的協議有兩條原則:原則一,只能捆綁連續的信道。原則二,在捆綁信道模式下,必須在主信道干凈、無干擾的情況下,輔信道才能傳輸信息。
那假設,當Secondary20出現干擾的時候,Primary40整體就是不干凈的信道,那么Secondary40就無法傳輸信息了;再進一步Primary80也不干凈,那Secondary80也無法傳輸信息。最后,一個捆綁成160MHz的信道,因為其中一個Secondary20的20MHz信道干擾,一下子下降為只剩20MHz(Primary20)傳輸信息了,7/8信道資源都浪費了。
Wi-Fi 7的Puncturing技術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還是上面這個例子。Secondary20信道受到干擾。采用Puncturing技術,直接把這個Secondary20信道打孔、屏蔽。然后剩余的140MHz信道繼續捆綁在一起傳輸信息。此時,還是工作在160MHz捆綁信道模式下,但實際傳輸的時候,把Secondary20信道置于Null(空)狀態。這種例子中采用Puncturing技術,信道利用率是之前的7倍(140:20)。

Puncturing技術的核心是提升了非連續信道的利用率,其效果是提升了實際速率,降低了時延。
Puncturing技術的應用效果
2. wifi7技術的應用場景
Wi-Fi聯盟官方在Wi-Fi 7標準時,對于其應用場景就有了明確預期:
讀到這里的朋友一定對Wi-Fi 7技術很有興趣。也歡迎大家就Wi-Fi 7的技術問題、應用場景、市場等問題留言、討論、交流。
下篇小結:
《wifi7與wifi6區別一文讀懂》(下),結合wifi7最新消息,在wifi7技術中,重點論述了體現wifi7的主要技術特征的MLO、Preamble Puncturing、MRU三種技術。
相關閱讀:
更多技術博文
-
解密DeepSeek-V3推理網絡:MoE架構如何重構低時延、高吞吐需求?DeepSeek-V3發布推動分布式推理網絡架構升級,MoE模型引入大規模專家并行通信,推理流量特征顯著變化,Decode階段對網絡時度敏感。網絡需保障低時延與高吞吐,通過端網協同負載均衡與擁塞控制技術優化性能。高效運維實現故障快速定位與業務高可用,單軌雙平面與Shuffle多平面組網方案在低成本下滿足高性能推理需求,為大規模MoE模型部署提供核心網絡支撐。
-
#交換機
-
-
高密場景無線網絡新解法:銳捷Wi-Fi 7 AP 與 龍伯透鏡天線正式成團銳捷網絡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總決賽推出旗艦Wi-Fi 7無線AP RG-AP9520-RDX及龍伯透鏡天線組合,針對高密場景實現零卡頓、低時延和高并發網絡體驗。該方案通過多檔賦形天線和智能無線技術,有效解決干擾與覆蓋問題,適用于場館、辦公等高密度環境,提供穩定可靠的無線網絡解決方案。
-
#無線網
-
#Wi-Fi 7
-
#無線
-
#放裝式AP
-
-
打造“一云多用”的算力服務平臺:銳捷高職教一朵云2.0解決方案發布銳捷高職教一朵云2.0解決方案幫助學校構建統一云桌面算力平臺,支持教學、實訓、科研和AI等全場景應用,實現一云多用。通過資源池化和智能調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維成本,覆蓋公共機房、專業實訓、教師辦公及AI教學等多場景需求,助力教育信息化從分散走向融合,推動規模化與個性化培養結合。
-
#云桌面
-
#高職教
-
-
醫院無線升級必看:“全院零漫游”六大謎題全解析銳捷網絡的全院零漫游方案是新一代醫療無線解決方案,專為智慧醫院設計,通過零漫游主機和天線入室技術實現全院覆蓋和移動零漫游體驗。方案支持業務擴展全適配,優化運維管理,確保內外網物理隔離安全,并便捷部署物聯網應用,幫助醫院提升網絡性能,支持舊設備利舊升級,降低成本。
-
#醫療
-
#醫院網絡
-
#無線
-